“适意”、“写意”、“得意”和“难过”
2017-05-24 06:13:13|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举报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吴方言“适意”是“舒服、惬意”“称心如意”的意思。生活过得好,可用“适意”,衣服舒适,也可用“适意”。炎热天吹来一阵凉风,感觉“适意”,按摩后病痛解除也称“适意”。“适意”是一个人自己的感受。
“写意”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是一种国画的技法,相对于“工笔”,不很工细,着重于神态的表现。上海话的“写意”有生活优裕的意思。服饰有“派头”。“写意”是一个人的作为给别人的感受。
“得意”一词,现代汉语里也有,诗句“春风得意马蹄疾”,成语“春风得意”、“得意洋洋”应该为大家所熟悉。喻事业顺利,喜形于色。“得意”的反义词是失意。“科场失意”是“没有考好,”官场失意“是官运并不如愿。讲到官场失意,北宋诗人、文学家、书画家苏轼值得一担。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苏轼其名“轼”原意为车前的扶手,取其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苏轼生性放达,为人率真,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苏轼一生三次被贬,一次因政见不一坐了牢,差一点被杀头。三次被贬谪到远离京都的地方。但是他每到一处,都是有很好的政绩。他在三处主政的地方,筑过三条长堤。杭州的苏堤,“苏堤春晓”,名扬古今。苏轼被贬颍州(今安徽阜阳)时,对颍州西湖也进行了疏浚,并筑堤。绍圣元年(1094年),苏轼被贬为远宁军节度副使,惠州(今广东惠阳)安置。年近6旬的苏轼,日夜奔驰,千里迢迢赴贬所,受到了岭南百姓热情的欢迎。苏轼把皇帝赏赐的黄金拿出来,捐助疏浚西湖,并修了一条长堤。为此,“父老喜云集,箪壶无空携,三日饮不散,杀尽村西鸡”,人们欢庆不已。如今,这条苏堤在惠州西湖入口处,像一条绿带,横穿湖心,把湖一分为二,右边是平湖,左边是丰湖。苏轼还是个美食家,到杭州旅游,“东坡肉”是一道名闻遐迩的招牌菜。苏轼一生,值得每一人深思。
吴方言“难过”,不止是“难以过去”的意思,还有“难受”的意思。胃不舒服,“难过来”,感冒了,鼻子不通,也说“难过来”。看到比我年轻的人离世,“白发人送黑发人”,我心里也会“难过”。“难过”也是“不适意”,“不舒服”的意思。
评论这张
转发至微博
转发至微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