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做完早操,我排在队伍里看台上的老师表演节目,那时我就有了做老师的梦。初中毕业后,那年没有考上高中,我就学吹笛子、口琴,学拉二胡、弹三弦。听到镇上工人剧团的师傅拉出的优美琴声,我就做当琴师的梦。现在这两个梦都成了现实的历史了。当教师先在上海,再在新疆,后来又在盐城地区,最后在崇明岛上的新海农场。当琴师在退休后,先在曲水园拉,后在社区的戏曲班拉,再到区老年大学的戏曲班拉。有一点要说明一下,这两个梦都基于我自幼眼睛高度近视这样一个现实的。当了教师后,读马卡连柯的《教育诗篇》,我就做当教育家的梦。退休后,做博客纯属偶然,因为没有当教师的压力,玩玩罢了,九年下来,真可谓“无意插柳柳成荫”,没有成教育家,却成了“诗家”,作品收进了《千家诗联》,也收进了一些很大气的诗集,自费出版了《蓝坊斋诗钞》。
把《诗钞》寄给了一些好友,就有好友希望我能把博客上的散文也结成集子。有一位我不认识的叫墨庸的网友给了我如下的评语:
“感谢老先生,我一直相信,文字的基本功能在于唤醒记忆。您所记录的生活,尤其注意了细节,因细节而生动。这大大丰富了我对一段生活的记忆影像。您知道,中国的统一记忆影像,从来都是被剪辑过的,我在记忆起来,不免断章取义,那便会形成误读,有害的。”
“会常来您这里补充记忆影像,这对于我来说非常关键。再次谢谢!”
我相信我的收获主要因为我内心世界的希望的阳光。当然希望的种子的成长也需要成长的现实环境和种子对成长环境有适应能力,天时、地利、人和都对希望种子的成长有直接、间接的影响,刊出这本集子是以我的历史真实来证明皮格马利翁效应,并希望这效应发生在每一个孩子的身上。这个集子分两个部分,前一部分是教育教学笔记,后一部分是我生平的回忆录。2015年3月,gu-yu2006博客的访问量超过16万,我相信这本书应该不会成为垃圾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