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视上专家们谈“上海话”,很感兴趣。只是说上海话来自松江话、也融进了一些外地话和英语词汇,还说“门槛精”源自英语的“monkey"(猴子),似乎还有斟酌的必要。
严格地说,上海话是吴方言体系的话,语音、语词的基调还是吴方言,由于“海纳百川”的历史,上海话也融入了许多外地、包括英语的语词。比如说,“阿拉”,就是宁波人的语词。“格搭块”就是吴方言、苏北方言共同孕育的语词。
上海曾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桥头堡,有列强的租界。由于中国人和外国人各种交流的需要,中国人学讲英语,只注意表达具体概念的语词,不讲究语法,并带有上海话的语音,这就产生了洋泾浜英语。
有一些洋泾浜英语其实就是用上海话说英语,比如说:像称呼用的“密斯脱”(先生)、“密斯”(小姐),表达首肯或否定的“也司”、“拿”(得用上海话发音)。此外,像进口的东西:“沙发”、“引擎”、“马达”,“阿司匹林”、“盘尼西林”等等。我小时候打“乒乓”,小朋友间就说英语“沙埃脱”(出界)、“桃勃尔”(双弹)、“塌泣”(触了台边的好球)。有一些洋泾浜英语的词语就用英语混合中文词语合成新词。如:司拔灵锁(spring)、做苦力(collier矿工、码头工人),大兴货(dashy外表漂亮的、浮华不切实用的)。有一些词语大家经常用,却不知道也来源于英语,如阿木林(A MORON一个低能的人),混枪势(混CHANCE机会),码子(寿头码子,小刁码子等,MOULDS模型、),嗲(DEAR亲爱),噶三壶(GOSSIP聊天、闲谈),瘪三(BEGSIR乞儿),戆大(GANDER糊涂),接领子(接LEADS提示),扎台型(扎DASHING出风头),邋遢(LITTER凌乱、不整洁),蹩脚(BILGE),肮三(ON SALE出售的)等等。
“门槛精”是否来源于英语“猴子”,我以为不是。这个词不仅市区的人说,江南吴方言里就有。“门槛精”不是说“猴子一般的精灵”,而是说“这人很有门路”。托关系找人要上门,有权的人家深宅大院,找人很不容易,这就需要“门槛精”了。现在这“门槛精”是做事“精明”、“唯利是图”、“不厚道”、“钻营取巧”的意思,有些贬义。
评论